符号类型: 
	      1.在C和C++中,int表示的整型与目标机器相关。在16位cpu上整型占2字节,在32位上占4字节;而在intel pentium的cpu上, 
	        C和C++整型依赖于具体的OS,对于DOS和Windows3.1,整型占2字节,当Windows使用32位模式时,整型占4字节。java 
	        没有无符号类型。 
	      2.float类型的数值有一个后缀F。没有的浮点数值默认为double类型(也可以在后面添加后缀D以示区分). 
	      3.char采用UTF-16编码,占2字节,建议不要在程序中使用char类型 
	     
	代码点: 
	     与一个编码表中的某个字符对应的代码值。在Unicode标准中,代码点采用16进制表示,并加上前缀U+,如U+0041表示字母A的代码点。 
	  Unicode的代码点分成17个代码级别.基本的多语言级别(BMP):U+0000~U+FFFF(包括经典的Unicode代码),每个字符用16位表示,称为 
	  代码单元;剩余的16个附加级别:U+10000~U+10FFFF(包括一些辅助字符),采用一对代码单元编码(第一个代码单元:U+D800~U+DBFF, 
	  第二个代码单元:U+DC00~U+DFFF).例如:对于整数集合的数学符号,它的代码点是U+1D56B,并且是用两个代码单元U+D835和U+DD6B 
	  编码的。 
	
 
	类型转换: 
	     下图为合法的类型转换,3个虚箭头表示可能有精度损失的转换。 
	     1.两个数值进行二元操作时,有一个是double、float、long类型时,另外一个自动提升为对应类型;其他的类型转换都提升为int型; 
	     2.如果想对浮点数进行舍入运算,以便得到最接近的整数,就应使用Math.round方法: 
	       double x=9.99; 
	       int nx=(int)Math.round(x); 
	
 
	字符串:不可变字符串String的含义:不能修改字符串中的某个字符,但可以进行拼接等操作(其实也是调用StringBuild来操作). 
	  优点:编译器可以让字符串共享。 
	  注:java字符串不是C字符型数组,而更像char *指针。 
	  
	  ==与equals方法的区别: 
	     ==只能确定两个字符串是否放在同一个位置(地址);而equals检测两字符串的值(即内容)是否相等。只有字符串常量是共享的, 
	     可以用==;而+或substring操作的结果不是共享的。 
	
 
	在java中不允许嵌套定义一个变量。 
	
 
	可变参: 
	     printf方法定义: 
	          public class PrintStream 
	          { 
	               public PrintStream printf(String fmt,Object... args){return format(fmt,args);} 
	          } 
	     实际上,printf方法接收两个参数:一个是格式字符串,另一个是Object[]数组(等同于Object...),其中保存着所有的参数(整型 
	数组或基本类型自动打包转换成对象)。然后扫描fmt字符串,并将第i个格式说明符与args[i]的值匹配起来。
		      1.Date t=new Date(); 有2部分,new Date()构造了一个Date类型的对象(Java对象都存储在堆中), 
	
	
		         而对这个对象的引用存储在对象变量t中。Java对象变量与C++的引用不同,在C++没有空引用,并且 
	
	
		        应用不能被赋值。可以将java的对象变量看作C++的对象指针。Java中的null引用对应C++中的NULL指针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2.静态方法是一种不能向对象实施操作的方法,所以不能在静态方法中访问域。 
	
	
		       在两种情况下使用静态方法: 
	
	
		          1).一个方法不需要访问对象状态,其所需参数都是通过形参提供 
	
	
		          2).一个方法只需要访问类的静态域。 
	
	
		
 
	
	
		     3.不要在getXX方法中返回可变对象的引用。如:  
	
	
		          public Date getDate(){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  return date; 
	
	
		          } 
	
	
		          private Date date; 
	
	
		          原因:破坏封装性,令一变量如newDate=A.getDate(),则newDate就可以修改Date类的私有域。 
	
	
		          若要返回引用,应该首先进行克隆(clone): return (Date)date.clone()。 
	
	
		
 
	
	
		     1.静态域又名类变量,即所有实例共享这一个变量; 
	
	
		     2.静态方法是一种不能向对象实施操作的方法,所以不能在静态方法中访问实例域,但它可以访问类中的静态域。 
	
	
	
		     为什么NumberFormat类不利用构造器完成这些操作呢?两个原因: 
	
	
		     1).无法命名构造器。构造器的名称必须与类名相同。但这里,希望得到的货币实例和百分比实例采用不同的名字; 
	
	
		     2).当使用构造器时,无法改变所构造的对象类型。而Factory方法将返回一个DecimalFormat类对象(NumberFormat的子类). 
	
	
		      
	
	
		     不管是静态变量,静态方法,还是静态块,都是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的;而初始化块等是类实例化时调用的。 
	
	
		     一个类的运行,JVM做会以下几件事情 1、类装载 2、链接 3、初始化 4、实例化;而初始化阶段做的事情是初始化静态变量和执行静态方法等的工作。 
	
	
		
 
	
	
		     一个方法不能修改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参数; 
	
	
		     一个方法可以改变一个对象参数的状态(形参为对象变量); 
	
	
		     一个方法不能实现让对象参数引用一个新的对象。 
	
	
		     注:Java重载(返回类型不是方法签名的一部分). 
	
	
		
 
	
	
		
 
	
	
		          动态绑定:在运行时能自动选择调用哪个方法的现象。 
	
	
		
			1.对于变量(不管静态变量还是实例变量),都是静态绑定,静态绑定对应声明的对象变量类型。(编译时) 
		
		
			2.而对于方法,private、static、final方法是静态绑定,其他的都为动态绑定,动态绑定对应对象类型。(运行时) 
		
		
			  即Father f=new Son(); f.field和f.static_method()调用超类即Father的成员,要访问子类变量,可以用getX()和setX()方法。 
		
		
			  其他形式则调用子类即Son的成员。 
		
		
			注:超类方法为private时编译无法通过。 
		
		
			3.在覆盖一个方法时,子类方法不能低于超类方法的可见性。
  
	
	
		
 
	
	
		         1.包含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的类本身必须被声明为抽象的; 
	
	
		         2.除了抽象方法之外,抽象类还可以包含具体数据和具体方法; 
	
	
		         3.扩展抽象类时,若只定义超类的部分抽象方法,则子类也应为抽象类;若全部定义,则子类不是抽象的。 
	
	
		         4.抽象类不能实例化。所以抽象类的对象变量不能引用抽象子类的对象。 
	
	
		         注:Abstract[] a=new Abstract[]; //声明抽象对象数组,并非实例化。
	
		         1.equals方法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Object中equals比较的是引用(即内存地址),等同于==;所以,在没有覆盖equals方法的类中,比较的是引用;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而覆盖equals方法的类,根据具体实现来判断,一般比较的是内容,如String类的equals方法。==则始终是地址。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更详细的参考下图。 
	
	
		 
	
	
		
			         2.hashCode 
		
		
			           散列码(hash code)是由对象导出的一个整数值,并且它是没有规律的。不同的对象散列码一般不同。如果重新定义equals 
		
		
			          方法,就必须重新定义hashcode方法,以便用户可以将对象插入到散列表中。Equals与hashCode的定义必须一致:如果 
		
		
			          x.equals(y)返回true,那么x.hashCode()就必须与y.hashCode()具有相同的值。 
		
	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1.接口中的所有方法自动地具有public属性;接口不能含有实例域(final常量除外,且常量属性自动为public static final), 
	
	
		        也不能在接口中实现方法。 
	
	
		     2.同继承一样,实现接口时,必须提供不低于上面一层(接口或超类)的访问权限。所以必须把方法声明为public。 
	
	
		     3.同抽象类一样,接口也不能实例化,可以声明接口变量但必须引用实现了接口的类对象。 
	
	
		 
	
	
		  接口与抽象类:每个类只能扩展一个(抽象)类,而可以实现多个接口(多继承) 
	
	
	
		     Object类中clone是protected方法,对本包和所有的子类(包括包外)可见。但是用自己编写的类调用clone方法测试了一下, 
	
	
		     运行时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,且说明了clone是本地方法。为什么不能直接调用???原因就在下面: 
	
	
		     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,并且可以不提供clone方法。 
	
	
		      
	
	
		     部分代码示例: 
		
			
				
					
						? 
					
					| 
									 
										1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2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3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4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5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6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7
									 
									
										8
									 
								 | 
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	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5px;">    public class Sonextends Fatherimplements Cloneable{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 public static void main(String[] args)throws Exception{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on s=new Son();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.A();      //调用Father类的A(),输出串"A"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on s1=(Son)s.clone();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s1.A();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    }
										 
										
											     }</span>
										 
									 
								 | 
							
 
			 
		 
	 
	
		     输出结果: A A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浅拷贝:默认的克隆操作,它并没有克隆包含在对象中的内部对象。但是若实例域中的对象是不可变或者是基本类型 
	
	
		         (不需要重定义clone方法,但推荐重定义并调用Object的clone:super.clone()); 
	
	
		     深拷贝:在浅拷贝的基础上,克隆对象中的内部对象(必须重定义clone方法)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要想一个类可以被clone,必须满足两点: 
	
	
		    第一,它必须实现了Cloneable接口,否则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; 
	
	
		       第二,它必须提供一个public的clone方法,也就是重写Object.clone()方法,否则编译不能通过。 
	
	
		     另外,对于存在可变域的类,在clone方法中需要对这些可变域进行拷贝(深拷贝)。 
	
	
		     
	
	
		     注:Object 类本身不实现接口 Cloneable,所以在类为 Object 的对象上调用 clone 方法将会导致在运行时抛出异常。 
	
	
		     Cloneable接口并没有定义任何方法,它只是作为一个标记,表面要进行克隆处理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 1.成员内部类 
	
	
		         简述:作为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存在,与外部类的属性、方法并列。可以在外部类方法中实例化内部类对象来访问内部类方法。 
	
	
		     成员内部类的对象有一个隐式引用,它引用了实例化该内部对象的外部类对象。通过这个指针,可以访问外部类对象的任何域和 
	
	
		     方法。 但内部类不能定义静态成员(静态内部类除外)。 
	
	
		         特殊语法: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外部类引用表达式OuterClass.this;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内部对象构造器:outerObject.new InnerClass(parameters); 
	
	
		          注: 在外部类的作用域之外,则可以用OuterClass.InnerClass来引用内部类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2.匿名内部类 
	
	
		          语法格式: 
	
	
		          new SuperType(construction parameters)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  {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nner class methods and data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  } 
	
	
		          SuperType是接口,则内部类就要实现这个接口;SuperType是一个类,则内部类就要扩展它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3.静态内部类:使用内部类只是为了隐藏,可以将内部类声明为static,取消对外部类的引用。可以将它看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。 
	
	
		 
	
	
		     4.局部内部类: 
	
	
		             在一个方法中定义局部类。不能用public或private访问说明符进行声明。它的作用域被限定在声明这个局部类的块中。 
	
	
		       并且除了这个方法之外,没有其他的方法知道局部内    部类的存在,但是可以用外部类对象调用该方法来间接访问内部类。在 
	
	
		       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内部类的局部变量(即方法内的变量),但是变量必须是final的。